本次分享的是朱洪柳 , 王维 , 胡骁宇 , 王世杰等于2024年7月发表于《中国康复》的《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》。
目的:探究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。
方法:纳入周围性面瘫患者40例,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。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,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,共治疗4周。
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,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、物理因子治疗、面肌训练。
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进行ESwT治疗,选用直径为15mm的探头,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,在患侧面部涂抹耦合剂,冲击颊肌群、口轮匝肌群,压力强度1.3~1.8bar、频率8~loHz、每个部位冲击次数500次,每周治疗2次,共4周。
结果:
本研究结果湿示,在常规治疗中加用ESWT治疗能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。ESWT是一种无创的机械疗法,通过气压弹道产生能量,再由特殊的探头将产生的能量传递到局部组织,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肌骨系统疾病的康复。本研究中随着治疗进展,面部额温差、颧温差、口温差均减少,观察组颧温差、口温差较对照组减少明显,表明ESwT对面部温控调节有改善作用,可能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,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状态,进而促进面部功能恢复。
结论:
综上所述,ESWT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,能够更好改善面部血供,加快面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,促进面肌功能的恢复,减少焦虑等不良情绪,使患者更快回归工作生活。同时ESWT在神经康复领域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入的探讨研究。
面神经麻痹(即面瘫),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,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中较为普通的一种。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不同,面神经麻痹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。常见的病因包括卒中、肿瘤、颅内感染、亨特综合征、莱姆病、脑炎、中耳炎等,其中70%左右患者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,发病与寒冷和季节更替存在相关性。
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症状
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。表现为鼻唇沟变浅、口角歪斜、讲话漏风等,但额纹存在,皱眉、闭眼等动作无异常;病灶对侧的面部随意动作丧失,但仍有哭、笑等表情。
周围性面神经麻痹
病灶同侧上部及下部面肌瘫痪。表现为眼裂变大、鼻唇沟变浅、口角歪斜、讲话漏风、流涎,不能顺利完成皱眉、闭眼、吹口哨等动作,丧失同侧面部表情。少数患者可出现口唇与颊部的不适感。最常见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,在用力闭眼时,眼球向外上方转动,露出白色巩膜,称为Bell现象。
面肌痉挛:面肌痉挛表现为—侧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抽动,没有额纹和鼻唇沟变浅、口角歪斜、同侧面部表情丧失等阳性体征。面肌痉挛多见于中老年女性。通过临床表现特征可鉴别。
引用文献:朱洪柳,王维,胡骁宇,等.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[J]. 中国康复,2024,39(7):416-420. DOI:10.3870/zgkf.2024.07.007.